宗教右派的傳說──對所謂宗教右派的論述的初步反思

這幾年有一群人積極在建構和提倡所謂宗教右派的論述,《宗教右派》這本新書(dirty press與香港基督徒學會,2010年10月)的出版標誌著這運動的高峰,他們為了推廣此書,還舉辦了兩次發佈及討論會:2010年10月23日的「宗教右派地圖」,和11月3日的「宗教右派vs學術自由」──這在中大舉行,亦是和中文大學學生會合辦。

這一切都令我有點滑稽的感覺,也使我陷入兩難,我有點兒想回應一些誤解,但最近又非常忙碌,實在應付不了極費心力的筆戰。最後我還是決定寫一點感想,另外與大家分享之前已寫好的文章:《張冠李戴──香港道德保育團體=美國宗教右派?》(這二萬多字的長文有一個幾千字的濃縮版,幾個月前已在明光社的《燭光網絡》發表。)這文章沒有詳細回應《宗教
右派》書中所有論點,但對這課題也有綜合的分析。這問題非常複雜,我當然不敢說我的論點都對,但相信最少可提供另一種視角。因我還有好一段時間非常忙碌,所以預先聲明,我短期內應不會參與筆戰。只能請讀者自行進一步閱讀和思考,比較雙方的說法,然後下個人的判斷吧。

究竟為何有一群人這麼熱心去研究所謂宗教右派的課題呢?從這本書的作者看,其骨幹可說是香港左派大聯盟,當中包括基督教左翼和自由主義左派。1 左派陣營其中一個社會議程就是不同程度的性開放,甚或性解放,例如同性戀社運和妓權運動大體都是他們支持的。大力推介此書的何春蕤就是台灣性革命的主將,她提倡把性和愛徹底脫鉤,致力婚姻制度的徹底顛覆,如通姦合法化和第三者英雄化,因為「外遇是追求性解放的手段… 已經在外遇中的男人女人以及俗稱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實在是抗暴的義士先驅。」2 而且「你不只要做第三者,還應該同時…做不同人的第四者、第五者、第六者,更要培養自己的第二者、第三者、第四者。」3 她接受「一個多元多音的情慾世界,…沒有什麼道德也沒有什麼底線的。不同的伴侶、異性同性、不同的關係、動物…什麼都可以玩,都好玩。」4 何春蕤更著力美化、歌頌賣淫,高姿態說性工作就是好工作!5她公然在網站倡導大家「快快樂樂去援交」。6 她曾在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性解放」網頁內,呈現人與斑馬、豬、熊等人獸交的圖片。

她的性解放伴侶甯應斌(筆名卡維波)乾脆否定變態與常態的分野,認為所有「性少數」都應平反,他們包括:「同性戀、雙性戀、第三者、濫交者、賣淫者或其他性工作者、豪放女、群交者、易裝戀、變性戀、家人戀、跨代戀、物戀、動物戀、排泄戀、屍戀、SM、綑綁戀、窺視或觀淫戀、露陰或展示戀、追求情慾滿足的老人和青少年、愛滋病患、私生子……等等。
(口交者、肛交者、祼體模特兒、受性侵害者、殘障戀、婚前性行為、不倫的性幻想等,在保守的性文化中可能是性少數)」。7

當然,我們可以想像何春蕤是極之反對香港的道德保育團體的。書中的作者有好些是香港性解放運動的健將,如李偉儀、曹文傑(香港同性戀社運的領袖)等,在過往很多社會爭論中,她/他們都與香港的道德保育團體站在鮮明的對立面上。他們關注所謂宗教右派,當然有諸種原因(例如不能排除有部分是基於學術的求知欲),但其中之一可能是因為所謂宗教右派提
倡的社會議程與他們的南轅北轍,所以他們想藉著這本書對他們作出徹底的批判,甚或迎頭痛擊。因此我相當欣賞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它描繪一個人手裡拿著石頭,這似乎鮮明地表達了這書的作用──正是香港左派對所謂宗教右派投擲的巨石。不對,應該是一副可以不斷使用的投石機,因為這本書以後可以長期在不同場合發揮用途,例如一些左傾的教授會把它放在
書目中,以證明在香港所謂宗教右派的存在和其邪惡,甚至要求學生寫讀書報告。一些左翼團體會把它推薦為通識的必讀書。在網上,左傾的網友會不斷提及這本書及其結論,久而久之,縱使大部分人沒有看過這本書(當然更加不曾看過其他人的回應或批判),但仍會感到在香港所謂宗教右派的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一切可能都只是一種傳說。

我感到所謂宗教右派有點像中國共產黨經常掛在口邊的「階級敵人」,共產黨不斷要求人民警覺和舉報階級敵人,不斷用各種運動(如反右運動)去把那些階級敵人掀出來,然後對他們進行無情(但合乎他們的「公義」)的鬥爭。因此,在共產社會裡,大家都知道階級敵人必定存在,且是新社會的公敵,他們都十惡不赦、反革命… 但他們是誰?既然不能懷疑他們的存在,所以最後你、我、他都可能變成階級敵人──只要有最丁點兒的所謂「證據」。同樣,香港左派經常把所謂宗教右派掛在口邊,還不斷要求香港人警覺所謂宗教右派的入侵,如游靜(香港同性戀社運活躍分子)在推介活動時說:「本書…史無前例地…爬梳了香港基右各種意識型態的承傳及轉化,與近年的發展脈絡,對於一直相信可以獨善其身、或助長了基
右也不自知的基督徒,與仍然大惑不解、自以為無染原罪的非基督徒來說,都應是必讀的入門課本。這有點像那「純潔」、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黨提醒良好的社會主義公民不要相信可以獨善其身,因為他們以為「無染原罪」,但其實他們可能縱容或助長了階級敵人也不自知!所以要不斷革命,日日鬥、天天鬥…在香港左派的筆下,所謂宗教右派是現代自由社會的公敵,因為他們這群人在進行反民主的巨大陰謀(如神權政治),例如第二個新書發佈及討論會的題目明顯把所謂宗教右派與學術自由對立起來,其內容介紹這樣說:「宗教右派勢力一直致力介入香港的教育,以至學術的場域。宗教右派的強力步步進迫,到底知識分子和學界可以怎麼樣與宗教右派角力,捍衛教育和學術場域的自由和自主性?」當然,在現代社會中若有人侵犯學術自由,還不是十惡不赦嗎?但究竟這些人是誰?他們做了甚麼?我拭目以待,究竟這等強烈指控背後有甚麼堅實證據。然而我從過往經驗看,有一些人在只有最丁點兒的所謂「證據」時就會把你、我或他歸類為所謂宗教右派──縱使他說不出到底用甚麼標準去釐定誰是宗教右派,或誰不是。

究竟《宗教右派》這書能否為這些問題提供客觀的答案呢?究竟《宗教右派》所提供的「宗教右派地圖」真的能幫助我們認識事實,抑或更像《魔戒》那些傳奇小說裡面的地圖呢?當然一個能廣泛流傳的傳說往往有幾分事實基礎,但關鍵是在那些事實以外有沒有其他被扭曲或被忽略的事實?到最後的詮釋又是否符合整體事實?這些問題實在要審慎思考。我希望將
來在仔細研讀此書後(它部分文章我已看過),再與大家分享我的見解吧。在這一天到臨前,或許我的《張冠李戴──香港道德保育團體=美國宗教右派?》能為那些想真誠地聽取雙方意見的人,提供多一點點的思考素材吧。「宗教右派」論述反思系列──後記我這幾年很少在網上發表文章或與人進行筆戰(這並非甚麼策略,實在是時間和精力有限),但在2010年11月就著近年流行的「宗教右派」論述,寫了一系列文章,投給《時代論壇》的網頁,共四篇:

  1. 《宗教右派的傳說──對所謂宗教右派的論述的初步反思》
  2. 《張冠李戴──香港道德保育團體=美國宗教右派?》
  3. 《簡論美國宗教右派的起源──跨越派別的忠誠》
  4. 《保守主義與左中右之辨──超越簡化的左右二分法》


一些文章面世後也引起好些回響,有認同的,也有激烈批判的,我實在無法逐一回答所有評論,也無法回應所有問題(事實上坊間已有好些批判我的文章,我都希望仔細回應,但在實際限制下無法實現),所以在這四篇文章下面都加了這段後記。
首先要澄清我這系列文章的目的,我希望促進對所謂「宗教右派」的論述提出反思,因為現今的論述有點兒奇怪,左與右來來就是相對的說法,但在某些論述中,主要突顯的是所謂右派的作為,而無論是在美國和香港,左派的存在和作為則不多論及。當然,任何面孔如何光滑,假若你放在顯微鏡下檢視,仍會找到無數孔洞。我認為這種分析方法不全面,要真正理
解所謂右派,不能不放在左右具體互動的歷史場境中。第二,我指出左右的分析框架有很大限制,若然真的要使用,最好大家都說清楚他心目中的左與右是如何區分,然後建基於證據把某些人或團體歸類。第三,歸類不等同批評或贊同,一般而言的左與右的立場並非鐵板一塊,有溫和程度的分別,在各種問題上也可以有不同組合方式(例如政治上左但社會道德議
題上右等)。所以當有爭議時,大家最好扣緊具體議題,然後各自提出論據,作理性討論。我以上的文章,第一篇是點出這種論述的處境和潛在問題,第三和四篇則對左與右的分析提出自己見解,而第二篇則討論所謂宗教右派的論述是否真的能應用到香港的道德保育團體。我的意見當然有可能是錯的,我歡迎理性的討論,但一些評論實在使我相當苦惱,因為是建
基於誤解和武斷的詮釋。我明白宗教和政治問題的討論往往牽動情緒,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希望在民主社會中多點理性和冷靜的討論。相信很多人都同意理性批評和辯論的前提是恰當的詮釋,就算是與我們不同意見的人,我們都應該賦予同情的了解(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和善意的詮釋(charitable interpretation),例如我們要把別人的主張放在他整體思想系統中理解,又如我們詮釋別人時要根據文本證據(textual evidence) ,而不是主觀感受、沒證據的揣測(如argument from silence等)。基於這種精神,我鼓勵各位有興趣的讀者,在考慮某些對我的批評時,首先要看看有沒有充足的文本證據(而不單是道聽途說),然後在我整體論述中考慮這種詮釋是否合理。例如一些人單單看了第一篇就猛烈批評,但我第一篇文章只是揭開討論的序幕,並明白地指出第二篇有較詳細的討論。寫完這後記,我要暫時封筆了,畢竟現實人生中的責任還有許多,而且網上討論從來不是我所擅長的,我一生人中在綱頁留言應該不超過五次。


1 或許有少數例外,如陳成斌等。
2 何春蕤,《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性解放》,頁109。
3 同上,頁112。
4 何春蕤,〈女性情慾不要「政治正確」〉,載《呼喚台灣新女性》,頁389。
5 何春蕤,〈性工作,好工作〉,《明報》,2001年2月13日。 6 〈兩性專家何春蕤挨告〉,《中時晚報》,2003年6月23日。
7 卡維波,〈一場性革命正在發生〉,載《呼喚台灣新女性》,頁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