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生仔不是求生氣

  深作欣二的最後作品《大逃殺Ⅱ》,無聊透頂,說失去自信的成年人因懼怕年輕人,於是設計了「大逃殺」遊戲,讓年輕人自相殘殺。後來一位逃離此遊戲的年輕人聯合其他年輕人,追求正義,成為國際恐怖分子,「向所有的成年人宣戰」!
 
 
  在影片中,我們會發覺「成年人」是暗指美國的霸權心態,視其他小國如理應聽命差遣的「年輕人」。可是這個類比不倫不類,因為成年人與年輕人的分別,並不如國與國般涇渭分明、難以轉易,年輕人始終會成年,成年人也曾年輕過,把他們如此對立有何意義?
 
  然而《大逃殺Ⅱ》的意識形態,頗符合現時某些(不是全部)青少年論述,一味歌頌青少年,視青少年問題乃因成年人不斷壓迫他們、奪去其自由所致。最可惡是,這些論述不斷妖魔化父母,弄出個甚麼「家長主義」的名堂來。難道家長都是壞蛋嗎?這不是把「家長」全然污名化嗎?天下當然有不是的父母,卻起碼該正名為「大家長主義」吧,即或這樣,還應多加一個「大社工主義」才算完整吧。
 
  這些青少年論述,完全把信任與放任、管教與壓迫混淆,更重要是它背後人本主義的人性論的假設,以為只要讓年輕人自由選擇,他們就會選擇善。曾受教於神學家保羅.田立克門下的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羅洛.梅(Rollo May),一針見血的指出,不肯正視「惡」的問題,是人本主義運動中「最嚴重的錯誤」,「假如我們忽略了惡,我們將向厄運靠近。」人,常常因短視、自私與無知而選擇惡,這絕不是我們主觀意願所能否認的。
 
  現在的教育體系無疑叫人失望,青少年問題也確實嚴重,有些父母真的希望教會能幫他們一把,可惜現時某些基督教教育,背後的理念根本是源於人本主義而非基督教神學,只是多加了幾節金句來自我合理化而已。當然,就連某些基督教輔導,也不敢正視罪,頂多是說受助者的問題是因欠缺自尊、自信心不足、自我形象不好,諸如此類。一個不敢正視罪性的基督教信仰,到底對人生有多少的解說力、承載力、改造力,著實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