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荷里活的新英雄主義

  《我心狂野Wide at Heart》的作者艾傑奇說,每個男人心底都有一種共通的英雄意識,就是渴望參與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經歷一個冒險犯難的旅程、最好可以在旅程中拯救一位美人。我只同意一半,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不同的社會文化塑造出不同的英雄意識。艾傑奇的論述只能說是大美國主義低下對男性塑造的英雄意識。從他的論述,你可以看到美國是沒有家的民族。他們的英雄形象,是沒有妻子、沒有兒女、沒有家、沒有根,像奪寶奇兵的Indiania Jones。
 
 
  但我們現代中華英雄也不見得有多重視家庭。雖然我們常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掛在口邊,但我說過,我們是喊口號的民族。看看張藝謀的《英雄》在內地勁收二億元便可窺一二。無論是「秦皇」— 陳道明、「殘劍」—梁朝偉、「無名」—李連杰、或是「飛雪」—張曼玉,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沒有家。
 
  從我將為人父開始,就思想父親是甚麼一回事。在我心目中,父親永遠是一個英雄。不是因為他有一身肌肉(按:父親是七十年代的香港先生),而是他為我的成長付出的辛勞。現代男性因為工作,投放大量時間於事業,忽略了家庭。一句:「男人以事業為重」在這幾十年來破壞不少夫婦、父子、父女關係。甚至塑造了整個香港文化。表面上聖化了男人的驍勇形像,實際上醜化了男人與生俱來的父親形象。我翻看近期一些荷里活戰爭電影,發現由米路吉遜(Mel Gibson)執導的電影最吸引我。《孤軍雄心(Patriot)》中的馬森上校,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帶領民兵對抗英軍。但在此之前他卻不願參戰,原因是作為七個孩子的父親,他的責任是保護他的孩子,而不是國家。《軍天壯志(We Were Soldiers)》中夏摩亞上校帶領三百六十五名美軍攻打越共,而弔詭的是在冷血的戰場上,這名有六個孩子的父親所表現出的父愛卻是勝利的關鍵。
 
  盧雲(Henry Nouwen)說:「這一代是沒有父親的一代。」這是想當然的,因為我們的父親都走去追求沒有家的英雄主意,卻忘記男人的驍勇,始於作父親的能耐。家庭才是塑造英雄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