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被動的父親

傳統中國家庭大多是慈母配嚴父,以前也常聽見一些父母談及他們誰當黑臉誰當白臉。不過心理學家指出,一黑一白並不能做到陰陽調和,反而讓子女感到家裡有兩套標準,黑白無常,無所適從。有些子女更因而學會在嚴父前就循規蹈矩,在慈母前就胡作非為。

 

母慈父嚴,當然跟男女的特質有關。不過,有時也是互動的結果。一般來說,母親站在管教的最前線,父親往往是第二線。說實在的,多數男性無心於家務,包括管教子女,能夠不做不管是最好的,一旦須要管教子女,常常不期然以心裡那把尺來衡量妻子的管教模式,再作出修訂:她嚴我就慈,她慈我就嚴。所以他的父親形象不是先有一套理想的管教模式,然後付諸實踐,而是作為一個修正者的角色來出現,追求的似乎是平均值。由於十月懷胎的經驗讓母親較容易傾向寵愛子女,於是常見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母愈慈,父愈嚴;由於父嚴,母更慈,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不過不是每個父親都惡得起來,有些男性性格比較荏弱或懶散,一旦當他感到子女相當頑劣,自忖已無力扭轉乾坤,往往採取棄權政策,對子女翻天覆地的行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動如山,頂多是對老婆呼呼喝喝:「老婆呀,妳叫一對子女不要那麼吵好不好!」這種「存而不在」的父親,當然是相當不負責任也不想負責任的。

也有些母親刻意叫丈夫擔當嚴父,表面證供是自己惡不起來,但當中有好些骨子裡是怕子女不喜歡自己,又明知一味慈祥不能管教好子女,於是只好犧牲丈夫。這類丈夫常常感到很無奈。

顯然這三款父親都很有問題。既然統一的管教那麼重要,夫妻便應該坐下來好好商量,統一口徑。擔當父母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迫使我們正視自己的許多性格問題;所以要教養好子女,先要處理好自己。丈夫是妻子的頭,如果男性在管教上那麼被動,等於放棄丈夫的責任。上一輩的父親普遍存在不少問題,如何作個好父親,應該是當前男士事工的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