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跨性別兒童紀錄片掀爭議

原文刊於本會「性文化資料庫」中:https://hkscsblog.wordpress.com/2017/02/20/bbc跨性別兒童紀錄片掀爭議/

 

近年,跨性別運動的「戰場」,已漸漸由成人轉移至兒童。跨性別運動活躍分子(以下簡稱「跨運分子」)主張肯定跨性別兒童(對自身性別感到焦慮的人)的感受,盡早讓他們變性,以免他們傷害自己,甚至自殺。這種方式稱為「肯定式」(affirmative approach)。英國廣播公司(BCC)一月份播出了一輯以跨性別兒童為主題的紀錄片《跨性別孩子:誰最懂?》(Transgender Kids: Who Knows Best?),令跨運分子鼓噪不已,在播出前已收集到超過11,000個聯署簽名,要求英國廣播公司在交由專家審查前,不要播出有關紀錄片。[1]為甚麼跨運分子如臨大敵,要「封殺」這輯紀錄片?

 

影片以加拿大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前稱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權威朱克博士(Kenneth Zucker)因為挑戰主流看法——「孩子自己最懂」(The children know best),被所屬醫院解僱一事為背景,探討兩套互相衝突的,對待跨性別兒童的哲學:「肯尼斯.朱克醫生認為他是跨性別問題政治化的受害者。這部影片提供證據表明,大多數性別焦慮症兒童最終沒有變性而克服[焦慮的]感覺……它還會描述『盧』的故事——一位移除了乳房的女生。她說現時不斷受這決定困擾,並認為她的性別焦慮應被視為一個精神健康問題。」

 

儘管影片訪問朱克,以及指出與主流「肯定式」治療方法有衝突的科學研究和數據,但影片亦有相當部分呈現支持「肯定式」的意見——包括專家、家長和跨性別兒童。即使那些批評影片的跨運分子,也不諱言影片正面處理「肯定式」支持者的意見,他們不滿的,是讓朱克的看法在公共廣播頻道傳播,恐會影響他們將性別焦慮除病化。

 

跨運分子:孩子會自殺

 

安大略省議員蒂娜沃(Cheri DiNovo)是積極支持跨性別運動的政治人物,不少跨性別政策均由她推動訂立,包括2015年訂立的安省《肯定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法案》(Bill 77)——禁止向18歲以下青少年提供「更正治療」(conversion therapy)。她同時是加拿大聯合教會(United Church of Canada)牧師。在影片中,蒂娜沃多次強調如果不肯定跨性別兒童的感覺,他們會自殺:「孩子會自殺……這是父母想要的結果嗎?」「你想你的孩子安全嗎?你想你的孩子成長嗎?你想他們不被自殺的念頭攫住嗎?你想他們免受過多的創傷嗎?」彷彿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變性,等如親手送他們上絕路一般。

 

值得關注的是,愈來愈多家長在醫生肯定下相信這個說法,當三、四歲大的孩子表示自己是另一性別時,縱然不無疑慮,但為了孩子快樂,便全情支持他們轉變成另一性別生活。英國主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性別診所記錄顯示,過去五年,轉介往診所的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增長超逾十倍。只得幾歲的孩子,適合作出改變性別這麼重大的決定嗎?心理治療師羅素(Hershel Russel)肯定地道:「如果一個孩子說他是跨性別,很可能他是。」無助的家長似乎只能聽從專家的意見。

 

埃勒(Ella)家庭支持「肯定式」治療方法。埃勒12歲開始注射賀爾蒙抑制劑(puberty-blocker),現時17歲已完成變性手術,屬於跨性別女性。埃勒的父母表示如果不接納子女的跨性別需求,可能令他們出現精神精康問題,甚至自殺。完成手術後,他們的兒子變成女兒,他們卻感到欣喜:「最終,世界與之一致……她做回了自己。」

 

朱克:性別認同成因複雜

 

朱克認為,兒童性別焦慮問題不應只有一種處理方法。年屆66歲的朱克是業界享負盛名的權威,《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2008年進行修訂時,「性及性別認同障礙」工作小組便由朱克領導,他亦是期刊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的主編。在2015年12月被所屬醫院多倫多「成癮及精神健康中心」(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CAMH)解僱前,朱克已在診所服務超過30年。自1970年代起,該兒童性別診所診斷了超過600名2-12歲,轉介至診所的兒童。

 

蒂娜沃禁止「更正治療」的法案於2015年通過,半年後,朱克便遭所屬醫院突然解僱,他領導的兒童性別診所隨即關閉,令有需要的兒童和家長求助無門。事件觸發一星期內世界各地500位業界醫生和學者聯署,抗議醫院無理解僱。朱克和醫院的訴訟仍進行中。已退休的前CAMH性別診所布蘭查德醫生(Ray Blanchard)表示,人們都不敢反對跨運的倡議,恐失去工作或被同事排擠。朱克亦表示性與性別的研究在過去數十年變得政治化,並以「危險」來形容這種變動。

 

擁有數十年臨床經驗,朱克不認同跨運提倡的「肯定式」理論,他也不接受別人指他提供「更正治療」。他稱他的診療模式為「發展知情治療」(developmentally informed therapy)。他認為很多原因會導致兒童出現性別焦慮,單一成因的說法令兒童真正的需要被忽略:「有不同的途徑導致性別焦慮,認為有一個能解釋所有性別焦慮的單一原因,是一個知性和臨床的錯誤。你總會嘗試了解這些行為是甚麼意思,你試圖理解表面行為和潛在感覺之間的關係是甚麼。小孩子說了某事,你不一定要接受它或把它視為真實,或者認為這符合兒童的最佳利益。如果他說『我想成為一個女孩』,我不認為跟著他轉是一個負責任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了一些問題:社會問題或過去的創傷,他可能變成快樂的同性戀者。」有時,性別焦慮會伴隨其他精神健康問題,當解決或舒緩那特定的精神問題時,性別焦慮也隨之消退。譬如一項研究顯示,患有性別焦慮的兒童,相比起一般兒童,多七倍患有自閉症(Autism)。另外,成長環境是另一導致性別焦慮的原因。朱克表示,雖然跨性別兒童曾有自殺念頭的比率較高,但研究顯示比率並不高於患有其他精神問題(如抑鬱、焦慮和過度活躍症等)的兒童。

 

前CAMH兒童心理學家辛格(Devita Singh)認為,將跨性別兒童的問題全歸咎於污名和歧視是簡化了問題。近年,她跟進研究了139名轉介到CAMH,患有性別焦慮的男童,當中高達88%成長後認同原生性別,不再想變性。跨運分子質疑,高中止率(desistence rate)只因研究樣本納入了並非真正認同自己是另一性別的跨性別兒童,而只是有性別不一致的行為(gender nonconforming)——泛指性別表達和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不一致的表達或行為,如男孩愛穿女孩衣服、塗指甲或穿高跟鞋等,他們並沒有對自己的身體感到焦慮,也沒有持續聲稱自己是另一性別。然而,辛格表示焦慮同樣嚴重的孩子,卻有不同的結果,有些成長後不再對自身性別感到焦慮,有些則持續至成人。朱克認為家長必須知道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對自身性別表現出極度焦慮的孩子,當中很多其焦慮感覺不會持續至成人。

 

持續六年的戰爭

 

家有跨性別兒童可以令父母耗盡心力。亞歷斯(Alex)兩歲半開始說自己是男生,到七至八歲左右焦慮的感覺愈趨強烈,令她討厭自己。亞歷斯的爸爸堅定相信女兒是女生,拒絕把她當男生看待;她會對他大叫大喊:「我是男孩!我是男孩!我是男孩!」又會鎚打下體,又表示將來結婚時,不讓爸爸牽她走進教堂。亞歷斯回憶,她去見朱克醫生,持續約兩年。大概12歲左右,她找到一班可以跟她一起打球的同齡女生,她的性別焦慮消退,告訴媽媽要留長頭髮和想穿裙子。回望過去,亞歷斯爸爸表示那一刻猶如卸下千斤重擔,畢竟那是一場持續了六年的戰事。亞歷斯的故事顯示,即使性別焦慮嚴重的情況,也不一定會持續至青春期後。

 

加拿大性別重置手術宗數六年升近四倍

 

儘管極具爭議,「肯定式」理論已佔領主流地位。加拿大性別重置手術(Sex Reassignment Surgery)宗數,自2010年起升了接近四倍。歐洲和北美洲的研究顯示,跨性別兒童的終止率(性別焦慮隨成長自然消退)約八成。布蘭查德表示,在辛格的研究中,那些長大了不再想變性的男孩中,有六成會發展成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可是跨運分子並不樂見這些數據,因為高中止率意味跨性別兒童應被鼓勵擁抱原生性別。

 

儘管支持「肯定式」的心理治療師羅素強調,他們不會鼓勵小孩做變性手術,只要讓孩子以認同的性別身份生活(social transition),他們已感到快樂得多;然而,朱克指出,跨運分子基本上是說「幫助[跨性別]小孩的途徑只有一條:讓小孩子準備好,直到他們長大能進行變性手術。」研究顯示,愈早開始社會性別身份轉變,日後跨性別感覺持續的機會愈高,令更多青少年使用跨性賀爾蒙,並最終進行變性手術。朱克反對促使孩子邁向變性一途:「當你認為這樣做,日後會後悔,你不會建議任何人進行手術,因為手術是不可逆轉的。」

 

「盧」:不變性便死路一條

 

「盧」現年20歲,已做了上半身變性手術,移除了乳房,這決定令她懊悔不已。在跨性別社群有些不容質疑的前設:「如果我說自己是跨性別,那我必定是了……唯一出路是做手術。」大約在青春期發育時,「盧」對自身性別感到強烈焦慮,有嚴重抑鬱和自毀傾向,更數度嘗試自殺。她感覺就如有個外星人在自己身體內,她自忖,唯一解釋自己真的是一個男生:「[跨性別]群體不斷告訴我,如果你不變性,你會繼續自毀,甚至自殺;我開始相信,我只有兩個選擇:變性或死掉。」現在做了手術,永遠失去女性形象,令「盧」痛悔不已,更勸勉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轍。她不敢用真面目示人,怕被跨性別群體欺凌,指她「恐跨」(transphobic),也沒有人敢公開質疑跨性別群體的說法。

 

國家架空父母教育權

 

加拿大亞伯特省(Alberta)禁止校方向學生父母透露學生的性傾向及性別認同,遭家長抗議反對。跨運分子聲稱為了保護學生安全,有必要立法,因為家長都充滿偏見。亞歷斯的爸爸不禁問:「這是誰的孩子?我的孩子?國家的孩子?還是社會的孩子?我對他們的人生有多少決定權?」LGBT群體經常以弱勢的姿態爭取支持,然而,情況似乎已倒轉過來,布蘭查德道:「我們現在談論的,不是關於成人變性群體如何掌控自己的命運,而是成人變性群體試圖干預孩子們的命運,甚至那些不是他們自己的孩子。」

 

為甚麼跨運分子不想讓節目播出?答案呼之欲出,他們的說法「變性或死路一條」(transition or die)並沒有多少科學證據支持,節目播出,將會衝擊「肯定式」的做法。羅素帶點狂熱地宣稱,他們相信性別是「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形成的,然而,那僅是一套並非建基於客觀生物和科學基礎的社會學理論。如果家長知道,臨床證據顯示,子女長大後有八成機會不再想變性,而小時候讓子女以另一性別身份生活,會增加性別焦慮持續下去的機會,那麼,家長還要遷就孩子的要求嗎?也許,現階段科學無法告訴我們,面前一個幾歲大,患有性別焦慮的孩童將來會否仍然持續跨性別,然而,那是邁向一條終生使用賀爾蒙,甚至進行不可逆轉手術——把健康,具生育力的性器宮切去——的道路,家長有權得到充足的、附合科學的資訊,陪同子女一起走最適當的道路。再者,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權,亦不應被剝奪。

 

 

[1] Transgender Kids: Who Knows Best? BBC: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88kxbw.
影片只開放英國地區,在英國外可試試另一網址:https://archive.org/details/BBC-trans-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