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一個中學生的劇本

  誰說老師的工作刻板沈悶?應聘時我只當一個數學老師,今年便要負責推廣普通話話劇,真是風馬牛不相及。不知是因為大家知我閒時參與香港性文化學會,還是社會刮起的「同志風」已吹襲中小學,居然收來不少同志劇。所謂戲如人生,學生創作的劇情多少反影他們的想法。看到這些劇本的意識、對白,希望這只反影他們的想法好了,不要真做。但其中一齣由中三同學編寫的劇目,訊息頗健康。既鼓勵大家要關懷同性戀者,又沒有隱惡揚善,誠實地將同性戀的成因說明。其中有這樣的讀白:
 

  「我的媽媽往前兩代都沒有生男孩,到了我這一代還是生了女孩子。家人也傷透了心。為了尋找一些慰藉和暫時的超脫,我們把女兒當男兒來養,從穿著到性格培養都使他盡量像個男孩,我們經常讚美她是個挺棒的花木蘭,將來與男子漢一樣。她在讚美聲中更加努力地塑造自己的男性形像。十五歲那年,她認識了另一個女孩,兩人十分要好,形影不離。我從她的日記上發現(我也知這樣不好),她與那女孩正在熱戀中......她們有擁抱,有接吻。那個女孩每天期待與我的女兒相會,她喜歡她的親吻。」

  日記上還說:「每當她們親吻的時候,全身感覺十分激動,開心。」對此,我目瞪口呆,我立刻意識到了我們的錯誤。我們不該把女孩當男孩養,使女兒不認同自己的性別及性別角色,心理上也不能與自己的性別角色適應與平衡。他們一個扮男、一個作女地互相依戀,這是多麼可怕!

  父母不適切的期望固然苦害了女兒,但社會上一些反對性別角色定形的觀念才是當中的慢性毒藥。我見市面一些所謂「父母祕笈」叫人從小教導小孩子不要性別角色定形,這本是好事,但本末倒置。性別角色定形是一個讓有分析能力的人去分析的課題,而性別角色認同是每一個小孩子必需先經歷的自我認同。性教育是先後有序的,成年人和子女接收同一樣的訊息,本是不宜。奉勸各位家長不要將自由、平等等訊息盲目帶進小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