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性探索」是正面性教育?──讓科學研究告訴你

 

鄭安然(香港性文化學會項目幹事)

《青春水漾導讀手冊》中有多篇文章由導演傅天余及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監事及理事撰寫,可以看到《青春水漾》背後製作團隊對性的看法,文章中他們提及最多的詞語是「身體」及「慾望」,而且很多時是放在一起的,例如導演傅天余說:「身體的慾望有如游泳池」 (《導讀》,頁5),這看法跟性解放意識形態同出一源,認為只要帶來身體慾望的滿足,姑勿論對象是甚麼性別、年齡、生物甚至是死物,[1] 甚麼性行為也沒有任何問題,如此一來性只是純動物的個人滿足。這除了衝擊性道德、貶低了人同時具有良知、人格、心靈、情緒等整體外,也違反最新的科學及醫學知識。因為若單從科學家發現「身體」的生理構造而言,性不只是動物性的個人滿足,而且也是跟另一個人的長久身心結連,過早或跟非承諾關係的人發生性行為會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然而,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蕭昭君形容《青春水漾》是「正向的、積極的、建設性的」性教育,而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郭勤也呼應這看法,認為年輕人「婚前的性體驗」和「互相探索」會帶來「正能量」。[2]

本文旨在列舉科學最新發現的事實及研究,從而讓教育工作者更懂得性教育應如何教,讓每個學生都透過科學知識,充分知道有關性行為及性健康的資訊,我們認為一套好的性教育應建基於科學事實,而非政治的意識形態。

性慾必然帶來幸福?科學家:不!

首先要澄清一個迷思,這也是性解放人士常掛在口邊:「性慾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自然慾望,因此性慾是美好的,是每個人都要滿足的性需要,於是性不應有任何道德規範,只要這樣人才能自由享受幸福(或性福)。」然而,這想法是問題重重的,一種慾望是「自然」不保證它必然是「美好」及帶來「幸福」,自然慾望本身是價值中立的,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它。例如食慾是我們自然及必須的慾望,運用合宜可以使我們繼續生存,但若果錯誤使用,例如三餐不定時或進食過量,便會增加肥胖、腸胃問題、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等風險,而健康問題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同樣,性也可以被誤解及誤用,為個人帶來影響深遠的破壞。以下我們會從科學角度理解性的恰當功用及在甚麼情況下會被誤用,反思性的真正意義。

1. 身體傷害

如上所言,性解放以身體慾望的滿足為重要「使命」,所有性道德都是有待打破的「洪水猛獸」,於是鼓勵年青人進行各類性探索及性實驗,無論多早發生性行為、有多少名性伴侶、是否進行同性性行為等都沒有問題,最重要是透過不斷探索而獲得性的快感,但這些興奮都是轉眼即逝。很多統計告訴我們,他們大部份在身心都有長遠及沉重的負擔,最後其實更「不爽」甚至痛苦,可惜性解放人士及他們的性教育教材對這些內容三緘其口,以下就讓數字親自說話。

【進行高危「性探索」增愛滋感染風險】

台灣年輕人發生婚前性行為的人數一直攀升,而首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也不斷下降。[3] 同時,台灣愛滋感染者新增人數在過去5年也不斷上升,亦有年輕化現象,[4] 當中透過男男性行為而感染的人數超過七成,而且比例不斷提高,比同期的總感染人數增長率更高。[5] 按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2010年3月的資料,進行男男性行為患愛滋病的比率較其他男性高44倍。這是因為肛交的磨擦易使直腸有損傷,讓病毒或大腸內的細菌直接入血,而直腸蘊含大量M細胞,都是HIV病毒喜愛攻擊的目標,這些問題不是避孕套可以解決的。世界衛生組織也形容愛滋感染在男男性行為的群體是「爆發性流行病」[6],因此男同性性行為是高危性行為,當年輕人不斷性探索,嘗試高危性行為,將面對愛滋感染的巨大風險,負責任的性教育老師不應淡化,甚至不提及這些後果。

【過早進行「性探索」令少女易染性病】

在美國,一份針對一萬名年輕女生的調查,發現她們發生初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是15歲,而且所有15-19歲的少女超過五分之一在過去一年當中有兩個以上的性伴侶。[7] 在性解放推動者眼中,她們只是像《青春水漾》的女主角一樣,自然探索自己的性慾,沒甚麼大不了,但負面後果卻是年青人自己承擔。每年初診斷的性病患者中,15-24歲的年齡層佔美國性病總人數一半,[8] 而在性活躍的年青人中,在25歲前每兩個便有一個患性病,[9] 而且感染衣原體(Chlamydia)及淋病(Gonorrhea)的患者絕大多數集中在15-24歲的少女身上。[10] 此外,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女孩也更易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而導致子宮頸癌。其實女孩愈早發生性行為愈易感染性病的關連數據已存在多年,但性解放推動者卻強辯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11]然而,後期的科學發現證明的確有因果關係,因為在青春期階段(二十歲以下),少女的子宮頸有一個transformation zone(T區),這區域只有一層細胞,因此特別容易受各種細菌及病毒穿透攻擊,而且若T區細胞曾被HPV感染,即使最後沒有發展成癌症,但也會破壞子宮頸內免疫細胞(Langerhans cells)的機能,削弱其保護機制,更易受細菌或病毒感染。只有在年紀增長時T區才會縮小,降低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風險。[12] 因此,少女的子宮頸不只是脆弱易受感染的區域較大,其抵抗外來感染的免疫能力也比較薄弱。而任何性探索都要冒著感染二十多種不同細菌、病毒、寄生蟲及黴菌的危險,受害最深的是女孩子。可是,性解放為中心的性教育卻隱藏以上事實,鼓勵未成年學生進行性探索,只會把他們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下。而且這些影響不止是生理上傷害,性病患者更加有心理情緒上的重創,因此身心的傷害可以是一生之久。

【青少年性探索可能導致未婚懷孕】

根據台灣內政部的統計資料,每100名嬰兒當中,就有5個是未成年少女所生,未婚懷孕比例是亞洲第一,墮胎的人數也逐年增加。[13] 未婚懷孕對年輕的母親、父親及肚裡的嬰孩都做成一生的影響,而影響最大的必然是女性。根據美國調查,未婚媽媽很大機會放棄學業然後接受社會福利,同時有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問題。此外,80%的未婚爸爸不會跟年輕媽媽結婚,即使最後結婚也很大機會離婚。[14] 當少女選擇墮胎,也會對女性身體造成傷害,根據香港婦科醫生張啟斌醫生所說:「墮胎有十分一機會導致子宮受損,隨後再墮胎導致受損機會會按年大增,影響日後生育。」[15]

縱然性解放運動人士會把上升中的未婚懷孕及墮胎數字解釋為「安全性行為」意識不足,然而台灣美國等地方已多年來宣傳「安全性行為」及避孕方法,但青少年的未婚懷孕數字仍然有增無減。美國的調查發現有兩成18歲以下青少年使用避孕套及避孕丸後分別在一年及6個月內懷孕。[16] 我們需要檢討「只」強調避孕的性教育是否足夠,抑或配合延遲性行為(起碼高中後)或婚前守貞的教育會更加理想?實際上已經有研究證實貞潔教育的正面效果,詳情可參本特刊的文章〈香港性教育前瞻〉(頁67)。

2. 心理傷害

我們不只是一堆細胞組成的東西或每天只追求食慾及性慾滿足的機器,我們作為「人」是有理智、情感、關係等眾多元素組成的整體,因此,若理解性只是一個純物理行為,參與其中的人只是滿足快感,那就錯過了人豐富的本質。不少調查及科學發現告訴我們事實也是如此,即使有人堅持上文所說性探索造成的「身體傷害」全都可以透過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性行為」意識去避免,[17] 有些影響卻並非這些「安全」措施能阻擋的,其中一樣就是心理傷害。

一項針對性活躍的年青人研究顯示,性行為對年青人做成的負擔是超越生理的,曾發生多過三次性行為的年青人比未發生性行為的同輩多三倍機會患上抑鬱症,而性活躍的少女比她們的處女同輩有多三倍機會嘗試自殺,性活躍的少男則有多七倍機會嘗試自殺。這項研究已經撇除性活躍及守貞青少年在生活上其他因素的不同,保證比較結果是準確。[18]

當然,性解放推動者可以解釋以上數字為進行性探索的青少年在「性保守」的社會氛圍下受到的心理壓力,導致抑鬱症及嘗試自殺數字較高,跟性活躍沒有因果關係,但這個解釋是沒有實證支持的猜想,而且與現實不符。現時西方國家主流文化、媒體及青少年接觸的流行文化已充滿性暗示及性解放的影子,這跟性活躍青少年的思想是一致的,受到心理壓力的反而是「性保守」的年青人。筆者有輔導青少年經驗,曾接觸多個年青人因為自己性道德的一些看法而被朋友恥笑,例如一個中四女學生被問及為何不談戀愛,當向同學說自己中學後才考慮,並且會以婚姻作目標時,結果被同學取笑「思想守舊」及諷刺她是否想一生作「尼姑」。也有大專男學生因不接受婚前性行為而被朋友取笑為「道德塔利班」。這些把「婚前守貞」及「尊重婚姻」標籤為「終生禁慾」的思想,已經滲透到年青人世界中。

為什麼性活躍的年輕人有較多心理問題呢?以下我會解釋性行為對我們腦部的各種影響,為以上數字提供合理解釋。

3. 大腦影響

跟性解放意識形態提倡的剛剛相反,多個研究發現經常轉換性伴侶的人不但享受不到最大快樂,反而對自己及眾多性伴侶有負面情緒,甚至他們也奇怪為何有這個「不爽」的感覺。[19] 相反,已婚伴侶在他們的性生活中感受到很大滿足,他們能體驗最深層次的溝通及互相結連(bonding)。[20] 關鍵在於經常轉換性伴侶的人大多把「性」及「愛」分開,只享受身體上的歡愉,而已婚伴侶則把兩者結合,享受身體歡愉之餘,也重視二人的感情關係及愛的結連。而我們以往在道德直覺或傳統倫理認為性有情感一面的想法,隨著近年科研器材的突破,在腦神經科學已經被證實。我們最大的性器官是腦袋,而關係結連是植根在我們體內的深層需要,以致我們可以有一個滿足及健康的心理狀況,甚至對生理健康有所幫助。以下我會詳細解釋。

我們腦袋只有約三磅,但它的神經元連接比全球互聯網連接更多,我們的經驗都會刺激腦袋產生神經連接,每學一個新字,每認識一個朋友,都有新的連接,因此我們的腦袋是不停被經驗塑造,而性經驗則是一個龐大的經驗,如此說來,性就不單是生殖器官及「敏感地帶」短暫的刺激及「開啟」,而是在我們的腦內發生了很多我們覺察不到的複雜活動,值得我們一起看看,對性有更多了解。

【多巴胺(Dopamine):性探索對年輕人腦袋的傷害】

多巴胺是其中一種在性經驗中腦袋內分泌的主要神經傳導物質,它作為一種「獎勵信號」,當人進行興奮及冒險行為時在腦袋中大量分泌,使人有開心及良好感覺,令我們覺得有需要及慾望去重複進行一些令人開心的事情。因此,多巴胺對我們有一個健康及正常的人生十分重要,透過獎勵我們開心的感覺,使我們有勇氣進行一些沒有確定結果的行為,例如跟某人結婚、決定生育、開始新的工作等。

【降低年輕人風險評估能力】

然而,多巴胺作為神經傳導物質是中性的,它不會分辨行為的好壞,它會奬賞健康的冒險行為,也會奬賞不健康的危險行為,包括濫用藥物、酗酒及年青人的性探索等。開心的感覺會使人不斷重複此行為以追求更多的開心,我們對興奮的渴望有機會蓋過對某種行為的風險評估。加上多巴胺其中一個在腦袋分泌的區域是負責成熟決定及判斷的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但前額葉在25歲才完成發展。因此,仍在青春期的年青人更容易為了性帶來的歡愉而忽略後果的風險計算,降低對有可能懷孕或感染性病的恐懼,只教育年青人在「性之所致」時才進行「安全」措施是效果不彰,相反,及早告知他們性帶來的種種後果及鼓勵他們延後性行為或婚前守貞,更符合他們的身體發展,這一點稍後會在「年輕人發育中的腦袋」部份再詳述。

【年輕人的成癮及惡性循環】

此外,過度刺激多巴胺釋放會令腦袋對多巴胺產生「抗藥性」(tolerance)及「依賴」(dependence),導致人要追求更多某一行為,使開心的感覺能回復起初一樣,這就是我們常聽的「成癮」(addiction)。因此,年輕人若進行性探索會存在另一個危險,就是無止境的性探索,例如一個年青人起初只跟一個異性「探索」,時間久了就不滿足於一人,需要更大的「解放」,於是不斷轉換性伴侶,甚至嘗試多人及高危的性行為,在性解放推動者眼中這是青少年的情慾「自主」、身體「自由」及慾望「解放」的良好表現,但事實是他們陷於失去自由的「成癮」泥濘中,為了滿足起初的興奮,「身不由己」地增加性探索的次數及種類,淪為慾望的奴隸。再者,如上文所述,進行多次及高危的性行為也會令他置身於身心傷害的負擔下,使他需要更多性探索帶來的興奮填補內心的失落及抑鬱,形成可悲的惡性循環。

這種類似「成癮」的行為對年輕人的影響特別強。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追蹤研究,發生首次性行為的人愈年輕,其後就會有愈多性伴侶。若少女在16歲以下發生首次性行為,她們當中超過一半(58.1%)在接近30歲時有超過五個性伴侶,只有少數(10%)會把性經驗限制於一人。然而,若少女在20歲後才發生首次性行為,只有少數(15.2%)在隨後的日子內有多過五個性伴侶,但有超過一半(52.2%)把性經驗只限制於一人,[21] 類似的研究都有相似發現。[22] 筆者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多巴胺作為「獎勵信號」在年輕人的作用特別強,加上年輕人的前額葉仍未成熟,當他們經驗了性帶來的興奮,他們會更加渴望重複又重複性經驗以獲得興奮。而且有研究指出當年青人在前一段的關係有性行為,他們分手後進入一段新的關係會較快發生性行為,即使新的伴侶沒有性經驗,多巴胺對性的「獎勵」效應其實非常強。[23]

【催產素 (Oxytocin):性跟愛、婚姻及生育有關】

性一直被認為是跟愛、婚姻及生育有關,因此,性不單是一個人的事,至少也包括伴侶及下一代,雖然性解放打破性道德的看法,把性局限於自我享樂,但科學家對催產素作用的研究卻發現性跟愛、婚姻及生育有關,因此性解放的理念無論在性道德及現代科學的層面上,都不能成立。

催產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對健康的性及人際結連有重大功用,而它對女性的作用比較大,[24] 女性身體主要在四段時期使用催產素:1)在日常生活中跟其他人建立結連及信任;2)在性行為中跟配偶建立長久的倚靠及信任;3)在臨盤時刺激子宮收縮幫助產子;4)在嬰孩吸吮母親乳頭時幫助母乳流動。以上四種作用看似沒有關連,但筆者認為這是建立家庭的四步曲,由相識相愛開始,到一生相連,最後把彼此的愛及委身延伸至子女身上。

【男女一生結連】

當二人有溫暖、有意義及親密的接觸,人的腦中會釋放催產素(特別是女性),令彼此渴望作更多的接觸及增加倚靠及結連。這種渴望愈來愈大,使男女最終有最親密的接觸:性行為。在性交及高潮的過程中,二人(特別是女性)的腦袋分泌大量催產素,使二人再次增加彼此的信任及結連,特別是女性對男性的信任及倚靠,建立一個更強及更長久的「超級」結連。

【長久結連對孩子有利】

在性關係中,除了男女會建立長期的結連外,有研究更發現催產素會令我們跟其他異性保持距離,因此它不單是「擁抱荷爾蒙」,更是「忠誠荷爾蒙」。[25] 因此,這段關係的穩定性大大增加子女在雙親家庭中成長的機會,研究發現這是一個對孩子的成長及潛能發展最理想的環境。[26] 故此,性行為不是一人享樂之事,而是二人之間的結連、信任及忠誠,也不單是兩個人之事,更是子女之事,當父母真心相愛及永不分離,對誕生在這關係下的孩子是最有利的。因此催產素跟產子過程、餵哺母乳等養育子女的步驟緊密聯繫。當餵哺母乳時,母親抱著孩子及二人的肌膚之親會使母親大量分泌催產素,使她更願意不辭勞苦地照顧孩子,甚至可以為子女犧牲生命,這種無條件的愛從生理因素看,是因為催產素產生結連的緣故。[27]

【超級結連後的分離導致更大痛楚】

因此性探索背後的性愛分家意識形態是錯誤的,而且催產素不懂分辨這個人是性伴侶或是終身伴侶,即使你主觀認為這是性探索的短期關係,但催產素仍會發生作用,使你跟他產生結連而不能自拔,這也能解釋為何一些情侶中的一方對另一方十分差,但「受害」一方卻仍然深愛他/她,催產素跟多巴胺都能解釋「愛情使人盲目」的現象。美國曾有一個大學女生跟另一男生發生「有性無愛」的性伴侶關係[28],彼此事先有共識不作男女朋友關係,但事後男生對她沒有一點關愛之情,縱然雙方早有協議,她仍感到受傷,於是她非常憂鬱,最後見大學的精神科醫生。[29] 在香港的年青人世界中,也常有愛上性伴侶的現象,俗稱「沉船」。

性探索導致的「沉船」是一個心理痛楚,這解釋了本文「心理傷害」部份中為何性活躍的年青人比沒有性經驗的同輩更易患上抑鬱症及嘗試自殺,因為催產素使人與人之間建立結連,這是非常真實的結連,尤如強力膠水一樣,是一個幾乎無法被打破的超級結連,但當人選擇強行拆開這個結連,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及痛楚,這痛楚比純愛情的失戀之苦更大,雖然都是在大腦負責肉體痛楚的區域上有反應的「切膚之痛」,但這痛楚不只是關係失去之痛,因為性經驗會大大塑造腦袋的神經連接,使經驗長期及深刻地印在腦海及記憶中,因此這會阻礙將來建立健康關係的結連過程,而結連的能力是對我們的情緒健康十分重要。另外,異性之間的身體接觸及擁抱也會開啟了結連過程,使少女有更大的慾望親近他及更信任他,若男方也提升親密程度,女方會更難拒絕,這可以解釋學校老師不准學生有太多身體接觸不只是保守的道德要求,也有科學根據。

【性探索令長久關係更難建立】

筆者曾跟一名喜愛「拍散拖」的中四女學生談話,[30] 我問她有否想過將來有一段一生的關係,她說她也嚮往,但希望在中學時期「玩下先」,[31] 將來才認真。雖然我知道她指的「玩下先」只是短暫戀愛關係,不是性探索,但我相信不少進行性探索的年青人都有「先玩後認真」的同一心態,但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每一段關係的分手使人更難建立新的關係,若這段關係有性行為或性伴侶關係,困難的程度會大大增強。[32] 進行性探索的人不察覺自己在性行為中腦袋分泌了大量催產素,使他們跟每一個性伴侶產生多個結連,當跟一個又一個性伴侶上床時,他們的腦中不斷跟新的伴侶產生結連、打破、又結連、又打破,這個循環使他們的腦局限於多巴胺帶來的快感,也破壞了建立承諾關係結連的能力,當與生俱來的「結連機制」被破壞,他們就會更沉迷於性探索的關係中,像跌進泥沼一樣,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及決心才能把腦袋塑造回「出生」時的樣式。因此性探索不能帶來更多自由及解放,而是轄制及束縛。

【年輕人發育中的腦袋】

年齡是性道德的規範之一,這也是性解放提倡者希望打破的規範,所以他們常常要求社會要把年輕人當作成人,爭取「年青人情慾自主」等,甚至2015年台灣同志遊行的主題更乾脆叫「年齡不設限」,希望取消所謂「合法」性交年齡的「惡法」,因此他們會在性教育教材中教導未成年學生性探索,但這「把年輕人當作成人」的看法也是違反腦發展的科學知識。科學家近年透過磁力共振掃描(MRI)了解更多腦部不同區域的發展過程,而腦袋的前額葉是控制成熟判斷的能力,要到25歲才能完全發展,因此,負責對將來的後果及責任作複雜評估的能力在年輕人的階段中一直成長,直至25歲為止。

當我們明白年青人的真實情況後,教育工作者應知道,即使年輕人知道所有風險,仍然會因為尋求刺激而進行危險活動,正如上文在「多巴胺」的部份所說,只教導年輕人「安全性行為」是高風險的,因為這是最後關卡,也不是完全安全,很多時候他們在「性之所致」的時候更會降低對後果的考慮而選擇不作安全措施,配合延後性行為或婚前守貞是更保障的做法。其次教育工作者及父母應善用年輕人前額葉的成長階段,透過指引、適當的紀律及關心正面塑造他們建立更好的判斷能力,無論從研究及年青人自己的心聲都看到,成年人(特別是父母)的引導能對他們在性道德上有正面幫助,詳情可看本特刊的〈香港性教育前瞻〉一文,頁67。

總結

性慾是中性,可導致好或壞的結果,性教育應不偏不倚教導成長中的年輕人,無論從道德倫理及現代科學看,真正享受性帶來的幸福,是跟終生愛侶的全人結連,因愛而發生性行為,同時因性而產生更多的愛,在這健康的循環中結連一起,永不分離,很多研究都指出親密關係能導致健康身體及心理。[33] 然而,性解放意識形態把性及關係分開,著重個人的身體快感,最終不但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增加孤獨感,還會對身心造成沉重傷害,諷刺的是,主張脫離束縛及情慾自主的性解放最終使人落在性慾的束縛中,難以重新建立有結連的長久關係,也為了填補內心因性探索帶來的憂鬱而追求更多性興奮的惡性循環中。若性教育對本文的內容隻字不提,年青人對性的意義就會一直不知不覺,最後當他們進行性探索時撞得焦頭爛額,才後知後覺性解放的摧毀性,那時的傷害就更難補救,若我們今天已認識性解放的錯誤及性的真正意義,讓我們一起努力影響身邊的子女、學生及青少年,由我們開始,抗衡來勢洶洶的性革命,建立一套真正合乎整全人性的性教育。[34]

注釋

[1] 導讀手冊中給未成年學生的問題中也提及「人獸交」及不同的自慰工具。
[2] 郭勤,〈第一次性體驗〉,《明報》,2015年10月20日,頁D02。
[3] 〈初嚐禁果!青少年首次性行為平均16歲〉,《NOW健康》,2011年5月10日,參http://healthmedia.nownews.com/contents.aspx?cid=5,68&id=13397
[4]〈愛愛不帶套AIDS年輕化 全台逾3萬人染愛滋〉,《ETtoday新聞雲》,2015年7月13日,參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713/534403.htm
[5] 根據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4年9月的統計,因男同性性行為而感染的人數從2011年到2014年增長74.73%,超過同期的總感染人數增長率為33.3%。
[6] “WHO Says All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Should Take Antiretroviral Drugs”, Time, 11 July 2014 http://time.com/2975573/who-hiv-aids-gay-men-homosexual-epidemic-rise.
[7] 參Miriam Grossman, You’re Teaching My Child What? A Physician Exposes the Lies of Sex Education & How They Harm Your Child (Washington, DC: Regnery, 2009) ,這本書有不少美國青少年感染性病的數字。
[8] 黃瑽寧,〈缺了一角的性教育〉,《親子天下雜誌》51期,2013年11月,參http://goo.gl/sY5Kmo.
[9] “States of the Nation 2005: Challengers Facing STD Prevention in Youth,” 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
[10] 有關感染淋病的統計數字,可參網頁內的圖表:http://www.cdc.gov/std/gonorrhea/stats.htm
有關感染衣原體的統計數字,可參網頁內的圖表:http://www.cdc.gov/std/chlamydia/stats.htm(感染披衣菌有機會導致慢性骨盆炎、子宮外孕、流產及不孕。)
[11] 鄭丞傑醫師曾這樣批評何春蕤:「至於子宮頸癌…全世界的醫學研究都指出,其成因和太早開始性行為,以及多重性伴侶有重大關係。…何春蕤不信這一套,她鼓勵少年男女早早開始上床交媾,並且多多益善,愈多愈爽。」(鄭丞傑,〈好坑鬥相報?──抑是詛咒乎別人死?〉,載何春蕤主編,《呼喚台灣新女性──《豪爽女人》誰不爽?》,台北:元尊文化,1997,頁161。)何春蕤回應:「有關只是相關係數的表現,並無『因果關係』的暗示…性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聯尚有待證明」(〈親愛的,你把情慾變成消毒水了!〉,載《呼喚台灣新女性》,頁190。)
[12] 此外,過早進行多次性行為也會促使少女的T區加快成長,但這不是好消息,進行過量複製的T區細胞更容易受HPV攻擊。詳細資料可參考Miriam Grossman, You’re Teaching My Child What? A Physician Exposes the Lies of Sex Education & How They Harm Your Child (Washington, DC: Regnery, 2009), 120-121.
[13] 〈墮胎逐年增加 勵馨:台灣青少年未婚懷孕比例亞洲之冠〉,《NOWnews》,2014年2月20日,參https://goo.gl/FOvoxE
[14] 參Joe S. McIlhaney Jr. ,Freda McKissic Bush, Hooked: New Science on How Casual Sex is Affecting Our Children (Chicago, Northfield Publishing), 82.
[15] 〈女大學生連續三年墮胎〉,《星島日報》,2013年12月2日,參https://goo.gl/UKI83W
[16] 參Joe S. McIlhaney Jr. ,Freda McKissic Bush, Hooked: New Science on How Casual Sex is Affecting Our Children (Chicago, Northfield Publishing), pp.83-84.
[17] 根據不同地方的經驗,只提高「安全性行為」意識其實成效不大,香港情況可參本特刊〈香港「安全性行為」推廣運動成效檢討〉一文,頁72。
[18] A. M. Meier, “ Adolescent First Sex and Subsequent Mental Health,” American Jounal of Sociology  6(2007):112.
[19] Glen Norval and Elizabeth Marquardt, principle invesigators, “Hooking Up. Hanging Out, and Hoping for Mr. right: College Women on Dating and Mating Today,” Institute for American Values Report to the Independent Women’s Forum, Institute for American Values (2001), pp. 36-41.
[20] Linda J. Waite and Kara Joyner, “Emotional and Physical Satisfaction in Married, Cohabiting, and Dating Sexual Unions: Do Men and Women Differ?” in Studies on Sex, E. Laumann and R. Michael, eds.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1999).
[21] A. Chandra, G. M. Martinez, W. D. Mosher, J. C. Abma, J. Jones, “Fertility, family planning,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of U. S. women: Data from the 2002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Vital and Health Statistics 23(25), 2005.
[22] R. E. Rector, K. A. Johnson, L.R. Noyes, and S. Martin, The Harmful Effects of Early Sexual Activity and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among Women: A Book of Charts (Washington, DC: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2003), 4.
[23] R. A. Turner, B. Januszewski, A. Flack, L. Guerin, and B. Cooper,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and Sexual Behavior in Human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vol. 807 (1997):583-586.
[24] 有研究清楚顯示升壓素(Vasopressin)令男性有類似催產素的效果,它們結構十分相似,因此能令男性跟伴侶及下一代結連,雖然這方面的研究不如催產素這麼多,但結果是清晰的。
[25] Scheele D, Striepens N, Güntürkün O, Deutschländer S, Maier W, Kendrick KM, Hurlemann R (Nov 2012). “Oxytocin modulates social distanc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 (46): 16074–9.
[26] Brizendine, MD., The Female Brain, 111.
[27] 參Joe S. McIlhaney Jr. ,Freda McKissic Bush, Hooked: New Science on How Casual Sex is Affecting Our Children (Chicago:Northfield Publishing).
[28] 香港人統稱為SP(Sex Partner),美國人叫Friends with benefit。
[29] 那個醫生後來寫了此書,加入這個事例,參Miriam Grossman, You’re Teaching My Child What? A Physician Exposes the Lies of Sex Education & How They Harm Your Child(Washington, DC: Regnery, 2009)。
[30] 即「短暫戀愛關係」。
[31] 即不想在中學時太認真。
[32] T. B. Heato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ncreasing Marital St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3, no. 3(2002):392-409.
[33] 參Joe S. McIlhaney Jr. ,Freda McKissic Bush, Hooked: New Science on How Casual Sex is Affecting Our Children (Chicago, Northfield Publishing), 67.
[34] 為了把以上內容有效傳送到年青人及老師家長中間,筆者會把這些資料用較易明白的圖及短文表達,並放上我們剛成立的性教育網站「戀愛甜甜圈」上,歡迎各位使用。參網頁http://www.lovedoughnuts.wordpress.com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ovedonut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