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兒童變性】內分泌專家:青春期阻斷劑損害骨質結構、腦部和心理

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兒童變性在西方社會已成為緊急的公共醫療議題。

2007年時全美只有1家性別診所,近年卻有65間相繼冒起,而且竟有3%學童稱自己是跨性別。英國的Tavistock’s性別診所裡,少女變性的個案在10年內亦錄得超過5,000%增幅。

美國德州近日一宗撫養權的案件,一名媽媽不理丈夫反對,鼓勵七歲兒子James變性為Luna。兒童變性事件演變成撫養權爭奪官司是駭人聽聞,令全球為之詫異。

專業團體意見紛陳 青春期阻隔可逆轉說法成疑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未有科學實證的情況下,連專業團體都推動著兒童變性的做法。雖然美國醫學會已提到這些藥物有機會傷害身體,但去年十月底兒童內分泌學會(Pediatric Endocrine Society, PES)就兒童對身體性別感到不舒服的醫學治療發表一項做法相反的聲明,指青春期阻斷劑對身體做成的後果可以逆轉。

內分泌專科醫生Michael K. Laidlaw質疑說法,並指出現有的科學證據,並未肯定停止正常的青春期仍可全然逆轉,也未有嚴謹長期的研究針對這些做法。而且以兒童作為實驗對象,也不符合醫學倫理。

青春期歷程,遠超於性器官變得成熟。Laidlaw指出青春期對於骨質、骨盆、大腦和心理發展都非常重要。青春期阻斷劑阻截了所有這些發展進程。《BJUI》期刊已有研究顯示,這些阻隔的影響並不能立刻逆轉。在停藥至少一年後,荷爾蒙仍未回到正常水平,並延後青春期。

同類研究有限。有些人提出有性別焦躁的兒童不打算「逆轉」,而直接要做變性手術。只是研究亦顯示大部份的有兒童性別焦躁的人,在通過青春期後就不再要變性。藥物效用能否逆轉,成為問題的焦點。

到底阻斷劑是如何阻截青春期

Laidlaw用速遞派件來解釋在內分泌學中,阻斷劑所發揮的負調控(downregulation)操作。

腦下垂體是細小腺體,在眼後方,連接腦部。它是身體最重要的腺體,日常產生刺激其他腺體分泌,包括性腺(睪丸及卵巢),讓各部位正常生長,所以又稱主腺體。

試想像一個送遞系統裡,由一個管理中心控制包裹。經理指示速遞組送件。速遞組收到訊息就派員送貨。

在身體裡,下視丘(管理中心)向腦下垂體(速遞組)發放訊息,再傳到性腺。性腺會把性荷爾蒙像貨件一樣帶到身體各部位。在男人睪丸中的「貨件」是睪丸素;女人卵巢中的則是雌激素。激素就影響身體各部位的成長。

青春期阻斷劑是如何運作?又再假設速遞組有1,000個經理,每個經理都有屬於他獨特的鑰匙去打開鎖頭,才能傳遞訊息。青春期阻斷劑就是堵塞999個鎖頭,只餘下一個正常運作,絕大部份鑰匙不能開鎖。

藥物用作恢復正常青春期 而非阻撓

不再用阻斷劑後,隨著時間流走,在理論上鎖頭也會逐漸回復正常,訊息傳遞亦會恢復,荷爾蒙的水平亦然,讓青春期繼續發揮作用。

這種藥物本身用作不正常狀況,例如四歲就開始青春期,停藥後12至18個月就可恢復正常的青春期。而藥物管理局亦因此批准這狀況。

我們要留意,藥物管理局的批核並非用作阻撓正常的青春期。因此,阻礙正常青春期會對事主做成甚麼後果,並沒有經過嚴謹的RCT實驗(隨機對照試驗),有關研究極為有限。

青春期涉及骨質、腦部和心理

青春期阻斷劑干擾這些改變,所有身體狀態進入「雪藏」階段,停止發育。

所謂的發育,在正常男性青春期,是指陰莖會變大,發展勃起和射精能力。身體產生成熟的精子,有能力使卵子受精。在女性,生殖器、骨盆和乳房得以發育。卵巢開始排卵,並有月經來臨。

上述身體的的發育階段都是廣為人知的,少人提及男女骨質結構和腦部的改變,更少人關注的是:身體的轉變是兒童在心理上轉化為成人的「里程碑」。

另一內分泌科專家Paul Hruz形容,與其關心阻斷劑的影響會否逆轉,不如關注青春期本身帶來的所有身心發展,會否重新啟動。

骨質密度的重要階段

青春期是骨質密度和強度成長最迅速的階段。骨質密度隨青春期一直加強,直至25到30歲是頂峰。阻斷劑本身影響這重要進程。現存研究有限,Laidlaw只能預估使用阻斷劑的少年,骨質的強度會受比一般人脆弱。而這個成長的關鍵時刻,能否在逾過青春期年紀後追上,仍是未知之數。

女性骨盆發育

男女的骨盆發育有顯著的差別。骨盆的改變依賴雌激素,靠青春期的分泌使之慢慢變闊和變成鵝蛋形,恥骨弓角度變寬,骶骨角度變窄以妨阻礙骨盆出口,容許嬰兒穿過產道。因為人類嬰兒的頭部比其他哺乳類更大。

青春期阻斷劑同樣地「雪藏」少女的骨盆,使身體保持「兒童」的形態。現時仍未有研究知道在多年後停用阻斷劑,會否恢復女性骨盆的成長。獲得研究所支持的是當骨盆不正常地發育,在懷孕中母嬰的死亡威脅更大。

腦部和神經發展

性荷爾蒙對青少年腦部發育極為重要。動物的研究顯示性荷爾蒙對大腦成熟有深遠的影響。到今天為只,人類還未完全摸清腦部的發展和性荷爾蒙的關係,但已有研究顯示使用青春期阻斷劑本身影響記憶收復、減慢反應、減低長期的空間記憶,增強抑鬱症狀,以及有潛在機會降低智商。

牛津大學Michael Biggs教授取得Tavistock的性別認同發展服務的未曾公開的數據,並指出青春期阻斷劑對心理的影響,「有更多自毀的行為,女性有更多行為和情緒問題,對身體更感不滿意——即是說青春期阻斷劑加劇了性別不安。」

事實上,阻斷劑的藥物標籤本身就聲明會帶來副作用,包括情緒不穩定、情緒改變、頭痛、緊張、焦慮、躁動,神志不清,妄想,失眠和抑鬱。標籤更要求處方者要「監察心理徵狀的發展或變差。對有心理病病歷者要小心使用。」

暫停了能再起動?起動了能復原?

說到底,Laidlaw認為處方者有責任,向青少年及家長如實相告,用藥對骨質、腦部、骨盆、心理等有未知的傷害,並且亦根本不知「暫停」了會否能再「起動」;再「起動」又會否追回失去的發育契機,讓身體各部位得以正常發育。

兒童性別焦躁者需要醫護人員有更多關心的照料,而且有不少是與精神健康有關。處方青春期阻斷劑並非對心理健康的治療之法,甚至有報告顯示使用者的心理健康變得更惡劣。在不傷害原則下,Laidlaw認為輔導、心理治療、支援兒童與自己的性別身體共存,容許他們有正常的青春期更為合適。

延伸閱讀:
兒童內分泌學會聲明》|《內分泌科期刊BJU International》|《Kelsey Coalition資料統計》|《Transgender Trend資料統計》|《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公共論述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