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研討會講座:當代青少年性別身份議題

報名:shorturl.at/BJMZ1

研討會講座:當代青少年性別身份議題(報名表)
主題:當代青少年性別身份議題

LIF2023 研討會講座(信仰、教育及社會科學部分)

簡介:

跨性別文化在西方變得主流,同時引起極大爭議(如性別區隔廁所及運動項目等),香港也開始面對這個課題。信仰群體可以如何有智慧地回應?這個研討會以「當代青少年性別身份議題」為題,有四個講座,分別從法律、文化、牧養和神學角度分析,幫助教牧、教育工作者及想認識更多的朋友全面認識。

講題一

法律:評終審庭就「女轉男」不需完成整套性別重置手術便可更改身份證性別的裁決

*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

2023年2月6日香港終審法院裁定,由女轉男的跨性別人士在保留子宮和卵巢的情況下,仍可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案件編號:FACV Nos. 8 & 9 of 2022 ;訴訟各方:Tse Henry Edward v. Commissioner of Registration,Q v. Commissioner of Registration)。 法庭認為,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是用於核實身份,而非確立法律上的性別;要求跨性別人士接受完整變性手術的規定違反人權。關啟文博士會分析有關判決及對整個社會的性別觀念、教育和女性權益等的影響。 

關啟文博士是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香港性文化學會主席。研究性倫理議題多年。著作包括《是非曲直──對人權、同性戀的倫理反思》、《同性與變性──評價同性戀運動和變性人婚姻》等。

講題二

文化:西方跨性別文化及虛擬浪潮如何改變香港青少年的性別身份及自我觀

* 鄭安然先生 – 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性教育工作者

自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要求全國承認同性婚姻後,跨性別運動成為新一波浪潮,在西方引起極大爭議。雖然跨性別運動在香港未算是輿論主要關注的議題,但司法爭取在香港接踵而來,也出現新興的跨性別組織。而且,跨性別文化背後所假設「視心靈為存在核心」的自我觀已開始影響今日的香港青少年,而虛擬浪潮同樣塑造青少年有這種自我觀。鄭安然先生會從前線教育經驗和對以上的文化分析,為教育工作者建議一些可行的出路。  

鄭安然先生是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創立一套以科學和倫理學作基礎的互動體驗式性教育教材。十年來到中小學教授。曾到香港電台電視部及香港開電視分享性教育心得。創立新媒體平台例如Podcast「Sex But True 騎呢性趣聞」。 

講題三

牧養:信仰群體如何與跨性別人士同行? 

姜雁慈女士 – 新造的人協會總幹事、資深社工

當教牧和信徒在教會遇上跨性別人士,可以用甚麼心態和行動接待他們?姜雁慈女士及團隊具有多年與跨性別人士同行牧養的經驗。透過不同故事點滴,與大家分享信仰群體與跨性別人士的同行錦囊及全人成長轉化藍圖。 

姜雁慈女士是新造的人協會總幹事,前「後同盟」召集人,近年多於教會、社福機構及學校推行相關主題講座及工作坊,分享「信仰」及「同性經驗」的信仰實踐整合。Gloria是資深社工,專為受性傾向困擾的人士及青少年提供輔導支援服務、推動家長支援工作,為同行者提供諮詢服務。

講題四

神學:面對青少年性別身份的議題,反思基督教的人觀和罪觀

楊思言博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助理教授

當我們思考當代性別身份議題時,我們可以用甚麼神學資源呢?若沿用昔日我們對福音的傳統理解,例如「人人都犯了罪及需要悔改」,不單止不易叫人接受(特別是年青人),更可能無力回應掙扎者的處境。當代性別身份議題迫使教會重新反思基督教的人觀和罪觀,並聆聽、回應現今處境。

楊思言博士會和我們一起反思身體、性別、罪與救贖等課題,希望以新的神學視野思想性別身份議題,調整教會的宣講和教導:在尊重神的創造同時,有效回應當代文化給教會的功課。楊思言博士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和教授題目包括創造、人觀和罪觀。多年在堂會擔任職青導師。LIF202 3

日期:2023年5月6日(星期六)

時間:1:30-4:30PM

地點:九龍塘聯福道34號

香港浸會大學

逸夫校園思齊樓DLB719

報名:shorturl.at/BJMZ1

 

LIF 2023 合辦單位:

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Centre for Sino-Christian Studies, HKBU)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 (Hong Kong Professional & Educational Services)

香港性文化學會 (Hong Kong Sex Culture Society)

有關LIF2023研討會其他部份的更多資料:https://hkpes.com/activity/lif2023-8th-annual-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