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不安全的「安全性行為」~愛滋病威脅下的性教育(三)

     不少西方人士都認為,要求青少年婚前節慾是不可能亦不切實際的,故單單鼓勵青少年使用避孕套。但這假設是否合理呢?

  非洲由於有性濫交的文化,一向都是愛滋病的重災區,估計現在約有三千萬人口將因愛滋病而死去。過去二十年美國於非洲派發安全套及推動所謂的「安全性行為」已顯示這樣的防治方法並不成功。但另一方面,烏干達推行的「ABC」模式,即婚前節慾(abstinence)、忠誠(be faithful)、安全套(condom),卻取得重大成效,過去十年愛滋病感染人數大大降低,最明顯的統計數字是孕婦的愛滋病感染比率由一九九一年的百分之廿一,下降至二零零一年的百分之五,令不少學者大感驚訝。

  ABC模式是以big A、big B、little C的方式,先高度強調婚前節慾及婚內的忠誠,最後才對那些高危又真的不能改變其性生活模式的人(例如:娼妓、軍人等),鼓勵他們起碼使用安全套。起初大家都認為非洲人一向濫交,要他們改變行為是不可能的,然而經過社會上下一致的推動,包括不少宗教團體的大力推廣,大部分烏干達人民最終改變了他們性生活模式,強調婚前節慾,強調對一夫一妻的婚姻的忠誠。

  青少年性行為方面,一九九四年烏干達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十三至十六歲少男承認性生活非常活躍,到一九九六年已下跌到百分之十五,至二零零一年更下跌到百分之五。而成年男性承認多於一位性伴侶的人士,由一九八九年超過百分之七十,下跌到一九九五年的約百分之十五。女性濫交比率亦由一九八九年的百分之十八,下跌到二零零二年的約百分之二點五。人民性生活模式有如此大的改變,不難想像愛滋病的感染比率亦因而大大降低。

  所以單單強調安全套的策略是不足夠的,男女婚前節慾及婚內忠貞才是真正的安全性行為。愛滋病於中國已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毒品靜脈注射、賣血及性接觸傳染,都與個人道德生活有關,中國要有效預防愛滋病,道德教育必須並行。